新華網長春1月9日電(記者宗巍、劉碩、劉秀玲)吉林省檔案館最新發掘整理的一批侵華日軍遺留檔案顯示,戰爭期間強徵慰安婦是日本的政府行為。這對日政界和學界部分右翼分子關於“強徵、購買慰安婦是當時民間業者的自發行為”的詭辯是個有力的回擊。
  吉林省檔案館此次整理髮掘出的32件關於慰安婦問題的檔案資料中,包括《憲兵月報》《關於南京周邊地區[治安恢復情況]的報告》等,詳細揭露了日軍強徵、奴役、虐待慰安婦的暴行。
  在1945年3月27日到4月19日之間的《經濟部、滿洲中央銀行、奉天、牡丹江、鞍山支店及日本大使館等對領事館經費、旅費、慰安婦採購資金等函電》文件中,記錄有滿洲中央銀行鞍山支店經關東軍第四課的批准,以軍用公款科目轉賬劃撥日軍購買慰安婦專項資金等內容。而類似形式的慰安婦經費劃撥在其他電話記錄的檔案中還有很多。
  在1938年2月28日的《關於南京周邊地區[治安恢復情況]的報告》中,記錄了南京周邊下關、鎮江等9地7處設置慰安所的情況,記錄了當地駐扎士兵人數、慰安所中的慰安婦人數、每名慰安婦對應的日軍人數,以及每旬日軍利用慰安所的情況。根據記載,該地區最多時10天內1名慰安婦要被267名士兵“利用”,最少時1名慰安婦也要應對71名日軍官兵。
  檔案中還顯示,2月下旬10天左右的時間里,一個擁有109名慰安婦的慰安所共接待了8929名日軍官兵。並且,在該文件中還記錄了慰安婦群體的構成情況,其中一個慰安所內有36名朝鮮慰安婦。
  吉林省檔案館“慰安婦”課題組組長王放說:“根據檔案記載,當時日軍對慰安婦非常殘暴,欺侮、虐待慰安婦是家常便飯。”在一份《憲兵月報》中記錄有“鐵道工廠的一名日軍士兵喝醉酒之後到軍隊的慰安所對慰安婦施暴並破壞器物”的內容。在一些《郵政檢閱月報》中,中國百姓、日本軍人及家屬在給家人或朋友的信件中也記錄了大量日軍奴役慰安婦的罪行。
  據吉林省檔案館館長尹懷介紹,該館現有10萬多捲(冊)日本關東軍檔案(其中九成是日文),記錄了1931年至1945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統治時期的各種事項。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日軍為銷毀罪證,倉皇逃走前將未及徹底焚毀的檔案埋在地下。1950年吉林省在建築施工時發現了這些殘破的檔案。他說,這些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檔案是日本侵華歷史最真實的記錄。這部分檔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重大。從去年開始,吉林省檔案館組織人員對這批日文檔案進行翻譯、解讀,發現了大量日軍侵華罪證。隨著翻譯、解讀工作的繼續,相信還會有更多揭露日軍罪行的檔案被髮現。
(編輯:SN0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fy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