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宏觀大勢
  做大一個企業容易,只要將原來分散的資源集中到一起就可以在規模上超越對手,而做強一個企業卻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企業面對的是市場。
  《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榜單”在全球企業界具有很高的聲譽,進入這個榜單是很多企業的追求。最新公佈的這份榜單顯示,今年中國(含港臺地區)有100家企業進入了“500強”,“大中華”能夠占有這個榜單1/5的席位,這雄辯地證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運行中已經占有的重要分量。
  但是,昨日有媒體統計,在進入500強榜單的100家中國企業中,卻有16家公司出現了虧損,而且它們全都是中國內地的國企,這16家公司在去年的虧損總額達到人民幣377億元。
  “世界500強”榜單是以企業總資產規模為唯一依據的,因此出現虧損企業並不奇怪。而值得我們關註的是,在全球50家入了500強榜單的虧損企業中,中國內地大型企業占到了1/3以上,而它們清一色地是國有企業。這充分地暴露了中國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深層次矛盾。
  中國曾經將推動更多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因為這可以顯示中國經濟的實力。為此,政府提出了將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口號。但是,做大一個企業容易,只要運用行政手段將原來分散的資源集中到一起就可以在規模上超越對手,而做強一個企業卻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企業面對的是市場。
  其實,中國企業在世界大型企業中並非沒有地位,在2014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就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公司這3家大型央企居於前十的地位,更多的中國央企也位居榜單前列。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實現了“又大又強”的國企,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市場壟斷的色彩。無論是兩家石油企業還是國家電網,都是重要的能源企業,它們依賴政府的安排,在市場上建立了特殊的地位,中國巨大的能源消費成為它們源源不斷的利潤渠道。而且,它們還可以獲得穩定的財政支持,僅中國石油一家,去年獲得的財政補助就接近200億元。這樣的企業,在“世界500強”上占據一席之地,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
  但是,那些沒有機會獲得市場壟斷的國有企業,儘管規模很容易做大,要想保持盈利卻非常困難。中國遠洋由於參與的是競爭激烈的國際航運市場,連年虧損。中國化工雖然在國內市場經營,但由於化工市場早已放開,面對大量民營企業的“攻城略地”,它已經難以招架。
  16家虧損企業中,有不少是從事鋼鐵和煤炭生產,這是我國兩個深陷於嚴重產能過剩困境的行業。產能過剩是一個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穩增長的頑症,按理來說,只要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但一些國有企業由於對市場“不敏感”,無視市場規律的約束而繼續擴大產能,導致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我國積重難返。而這些虧損的國企因為“大得不能倒”,也可以無視市場壓力繼續生存。
  從這個角度而言,龐大的國有企業進入“虧損榜”,或許是國企改革不徹底所造成的後果。
  □周俊生(財經評論人)  (原標題:500強“虧損榜”啟示:規模難制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fy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