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經濟社會發展正迎來收官之戰,2014年,被稱為成都市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今年2月,《中共成都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發佈,其中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驅動成為改革任務的重中之重。回望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脈絡,可以看出成都正是通過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行政審批少了 企業辦事快了
  近年來,成都市政府先後6次對審批事項進行流程再造優化,經過前後9次大規模的調整和清理,截至2014年2月,成都市保留行政許可審批104項,非行政許可審批185項,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最少的城市之一。
  今年5月,成都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審批事項集中人員入駐和審批授權工作的通知》,再一次就減事放權、事項集中、人員到位、審批授權、網上辦事五項工作任務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7月,成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動,提出了四大改革重點、21條改革措施。成都宣佈全面清理逐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政府規章以下規範性文件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一律取消。
  放寬諸多限制 市場活力激發
  今年3月1日,成都開始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除了特定行業的規定外,成都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註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
  今年9月,成都印發《成都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宣佈企業登記實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寬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推行“先照後證”、放寬企業名稱登記限制、試行小額經營社區備案等諸多改革措施。
  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10月底,成都各類市場主體數量,首次突破100萬大關。
  機構改革帶動政府職能轉變
  成都還實時啟動了新一輪機構改革,完善政府職責體系,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工作流程。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層級間的關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9月,成都印發《關於全市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整合調整多個市級部門,其中,新組建部門4個、政府機構更名2個、部門管理體制調整3個,4個正局級掛牌機構不再相對獨立運行,7個政府部門直屬副局級行政機構不再保留。
  68個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建
  在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面,成都今年下大力氣進行探索。
  8月發佈的《成都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成都市2014年本)》明確表示,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確保社會資本願進來、進得來、留得住、可流動。
  11月,成都公開向社會發佈首批68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示範項目,涉及市政基礎及公建配套設施、交通、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生態環保、農業等行業領域,估算總投資784.24億元。市發改委明確表示,將持續推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的示範項目目錄,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及營運。
  創新驅動 幫助科技企業融資
  成都出台措施,幫助科技企業融資,幫助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10月,成都出台《成都市市級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成都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針對輕資產、信用記錄缺失但具備成長潛力和爆發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通過財政資金提供風險補償和增信。無需固定抵押物,同一企業一年內累計貸款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
  12月,成都出台《成都市科技企業創新券實施管理暫行辦法》,嘗試讓科技服務“搭乘”互聯網思維的“信息快車”,試水科技企業創新券。這種“科創券”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對科技創新服務需求方、供給方提供雙向補貼。目前,已有近百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申領超過1300萬元。
  成都商報記者 祝迅  (原標題:簡政放權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fy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