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11月25日電 (龍敏王榕春)“做石板材行業,錢雖然賺了,但山挖空了,水污染了,心依然不安依然難受。”昔日的石板材廠老闆蘭世泉,如今搖身一變當起了新型職業農民,躲進福州市羅源縣中房鎮洋里村海拔450米高的深山中,從事起現代農業種植起蘑菇。
羅源縣中房鎮洋里村是福州市東北部最邊遠的山村。記者25日上午8時從福州市區乘車出發,經過彎彎曲曲的山路,直到10時左右才抵達。
據中房鎮副鎮長蘭德華告訴記者,蘭世泉的香菇項目於2012年引進,目前已投資200萬在此建廠,種植反季節蘑菇“羅豐5號”,是該鎮重點支持的農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10年間,蘭世泉是一家石板材廠的老闆。
據羅源縣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石板材產業向來是羅源的支柱產業,年產值一度達到31億元。但由於影響植被、污染水源,近年來,羅源縣正逐漸取締小型石板材加工企業,關閉拆除石板材加工企業超過兩百家。
越來越多的石板材業從業者,開始轉產轉業另謀出路。
“現在全部精力都在蘑菇種植基地里。”在蘭世泉眼中,相較於石板材生意,蘑菇種植更苦更累,但卻是一個環保以及良心的產業,更加心安理得了。
“我們種植的蘑菇,品種以及品質都非常好,已進入永輝超市銷售,供不應求。”蘭世泉告訴記者,羅豐5號蘑菇自今年2月試種以來,成長情況非常好,單價可賣至4元到5元,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投資。
在看好現代農業發展前景的同時,蘭世泉坦言,土地以及融資是困擾其發展的兩大問題。
當地政府部門亦註意到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需求。蘭德華告訴記者,針對土地問題,經過當地政府部門協調,一個廢棄的石板材廠將成為種植蘑菇新的場地,面積約為40到50畝,可供進一步發展。
更引人關註的利好消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土地政策改革舉措即將出台,土地難題或有新突破。
“新型農民就是得有知識,與傳統農民應該有所區別。”
今年6月,受益於福建官方推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離開校園數十年的蘭世泉又背起書包,坐進課堂再度當起了學生。
蘭世泉告訴記者,目前他已經進入福建農業技術學院食用菌專業大專班,每學期集中參加學習若干天,到實驗室中去,與專家學者座談,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知識。
“當新型職業農民,非常驕傲。”從石板材老闆變身新型職業農民,蘭世泉說,更讓他高興的是,種植蘑菇帶動附近農民就業創業,已雇佣附近村子里9人常年幫忙,忙時最多達到30人。(完) (原標題:福建福州:昔日石板材老闆 今日新型職業農民)
- Mar 03 Mon 2014 07:52
福建福州:昔日石板材老闆 今日新型職業農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